古代发型的具体扎法因时代和风俗而异。下面列举一些古代发型的扎法,仅供参考。
1.官方发型(汉代)
男性借髻、本髻、簪耳三个部分组成。先将头发分为正中线,将两侧头发盘成两个小髻,并用发簪固定。中间的头发用长绸带在头顶绕两圈,再将余下的头发绕成一个大巨髻,并用发簪固定。女性借发髻、发钗、发簪、发饰等形成各种发型。
2.飘带发型(唐代)
将头发分成两半,将左半边的头发向右梳,并用绸带扎成一个小扣。再将右半边的头发向左梳,与左边的扣相对,用细带系在一起。将两条绸带的尾巴分别缠绕头发,形成长长的发带。女性头发上还会扎上丝绸或珠子等发饰。
3.罗汉髻(宋代)
将头发梳成一个大巨髻,再将两侧头发拔出两撇,绕在头顶,用鬃毛或龙须发簪固定。男性多为白色或铜绿色的双鬃发簪,女性多为丝线编织的花簪。
4.翘角发型(明清时期)
将头发盘成一个巨髻,再将两侧头发向前拢,绕成翘角。翘角较长的女性还会在头顶上扎一个小巨髻,用丝线编织成花环,并在头顶固定。
注:以上发型扎法仅供参考,详细的扎发流程需要具体参考相关资料。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