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黄斑部的视网膜内界膜发生缺损,就称为黄斑裂孔,这种病的发病率在3.3‰之间,以特发性黄斑裂孔最常见,多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这种病的病因比较多样,包括外伤、高度近视、炎性病变、视网膜变性等。那黄斑裂孔如何辨别呢?这种病的辨别标准是什么?
1、典型症状:这种病发病比较隐匿,临床上有四个分期。在发病初期,黄斑的中央玻璃体皮质发生收缩,使得中央小凹脱离,形成黄斑孔,患者的视力轻度下降。发病几天后,裂孔持续扩大,进展为马蹄形,形成圆形裂孔,视力持续下降。这些病变经过两个月,黄斑裂孔持续扩大,可伴有盖膜,可以看到黄色的玻璃膜疣状沉淀物,视力下降到0.02。到了疾病晚期,玻璃体和黄斑发生分离,患者可丧失视力。
2、辅助检查:为了确定具体的病因,判断裂孔的严重程度,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OCT检查等。OCT检查也就是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能够获取黄斑裂孔的所有信息,精密地测量裂孔的大小,并分析黄斑裂孔的分期,对疾病的指导非常重要。确诊为该病后要立刻进行治疗,如果发生视网膜脱离,要进行手术。
以上是黄斑裂孔的辨别方法,需结合症状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黄斑裂孔是很严重的病变,可分为特发性、外伤性、高度近视等类型。随着裂孔不断增大,患者的视力不断受损,甚至会失明。为了缓解玻璃体黄斑牵拉,患者需要接受手术,将部分玻璃体切除掉。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微切口玻璃体、手术内界膜染色术等。这种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术后可能出现高血压、白内障等并发症,一定要积极防治。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