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状态丧失一般是指昏迷患者丧失觉醒状态,其临床表现为患者的睡眠周期消失,而处于持续的深睡之中,不能觉醒。在此期间,患者的判断、记忆、思维、情感、知觉等心理活动全部丧失。那么,觉醒状态丧失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1、定位辨别
定位辨别是指对昏迷的患者进行脑功能的监测,从而确定该患者脑功能受损平面及剩余功能平面的情况。患者丧失觉醒状态即标志其属于急性脑功能衰竭,而急性脑功能衰竭具有沿着神经轴逐层恶化的规律。因此要进行定位辨别,来判断患者脑功能受损的具体状况。
2、定性辨别
定性辨别一般见于颅外全身性疾病,包括大多数中毒性脑病和代谢性脑病,但少数情况下也可见于颅内弥漫性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某些脑炎、高血压脑病以及弥漫性轴索伤等。在鉴别辨别时,应注意患者的全身检查、既往病史检查、脏器功能以及血液生化的检查等。
3、病因辨别
观察患者,对患者的病因进行辨别。若患者面色苍白,则象征着内出血,可能有贫血或尿毒症;若患者皮肤、巩膜黄染,则考虑是否有肝性脑病的可能;患者口唇及甲床发绀,多见于缺氧性脑、病肺性脑病等;患者出现粘液水肿,则辨别是否为垂体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以此类推。
总的来说,觉醒状态丧失的患者,其检查方式就有以上几种。觉醒状态丧失多由脑部疾病引起,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也要做好饮食调理,比如可以多吃清淡松软的食物,少吃含盐量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在治疗后,患者也要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自身的恢复情况。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