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息肉通常是直肠息肉,该疾病不一定要切除,具体病理类型不同,选择的治疗方案也不相同。
肠息肉指的是出现在肠黏膜表面的异常生长组织,其在没有确定病理类型前被统称为息肉,以直肠、结肠等黏膜分布区较为多见,小肠息肉少见。该疾病可分为两大类型,分别是非腺瘤性、腺瘤性息肉病。前者包括了炎症性、增生性、错构瘤等几大类,癌变几率非常低。其中炎症性息肉在原发病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而非腺瘤类型虽然不会消失,但在体积较小、无体征的前提下也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可先定期观察。
但如果确诊为腺瘤性息肉,无论是单发或多发、直径大或小,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特别是绒毛状、混合状息肉,应尽早手术治疗。因为该类型息肉癌变率较高,越是直径较大,含绒毛成分多,多发性越容易癌变,家族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未来癌变率几乎等于100%。
建议先就医咨询,结合息肉具体病理类型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并有良好治疗依从性,在手术后必要时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需强调的是,该疾病具有复发可能,因此即便进行了切除治疗,也需遵照医嘱定期复查。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