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也称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指其他疾病或者服药、遗传等因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病,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出血。那么,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一、病因
1、服用某些化疗药物或者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感染性疾病、受到电离辐射、使用细胞毒性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癌细胞浸润等,可导致血小板生成量减少,患者一般伴随着贫血和白细胞减少。
2、多数表现为血小板破坏过多的患者的原因不明,有少部分患者是服用某些药物和得自身免疫病引起的。
3、脾肿大可导致血小板分布异常,但血小板的总数量并不减少。
二、症状体征
1、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出血症状发生前有潜伏期,一般是5~10天,短则服药后数小时内发作,长则数月后发作。可同时伴随着头痛、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
2、属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长紫癜,鼻出血或者女性月经过多,严重时可并发氮质血症、高血压、血尿等肾脏受损征象,
3、无效性血小板生成现象一般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有关系,患者不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还可能有出血、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等表现。
三、并发症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表现为呕血、便血,还有极少数患者并发颅内出血,最终引起颅内高压或昏迷。
治疗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首先应该避开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一般来说,原发病好转后,血小板功能以及数量也会随之改善。另外,平时生活中要注意锻炼身体和补充营养,保证睡眠充足,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能减少获得心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