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蛋白尿需要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可能与功能性微量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对症进行生活护理、药物治疗。
1、功能性微量蛋白尿:是指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上,进行尿液检查时,提示尿液中有微量蛋白质,其含量在20mg/L-200mg/L范围内。可能与进行体育运动、长期久站、温度刺激、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无需特殊治疗,做好生活护理即可。比如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规律饮食习惯、有乐观开朗的心态等,都对恢复有益处。
2、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出现在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发与链球菌感染有关。肾小球肾炎可影响肾小球正常滤过功能,导致少量蛋白质渗透到尿液中,进而出现微量蛋白尿。肾小球肾炎可对症给予利尿剂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常见药物类型有吲达帕胺缓释片、氢氯噻嗪片、青霉素V钾片等。
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后,早期可出现微量蛋白尿、间歇性蛋白尿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蛋白尿可进展至大量蛋白尿阶段,并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等体征。糖尿病肾病无特殊的治疗方式,在病情早期需先控制糖尿病发展,比如1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吡嗪片、格列齐特片等。
除以上三类常见疾病外,可能与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因素有关。建议先就医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遵照医嘱选择适合的方案治疗。在疾病治疗期间,应当加强个人生活护理,比如适量补充蛋白质、保持清淡饮食习惯、注意劳逸结合等,都对病情恢复有益处。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