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大便主要与喝水过少、运动过少、排便习惯不良、肠道有益菌过少等有关。颗粒大便主要是因为肠胃蠕动变慢,大便在肠内停留太久,导致大便在肠道内过度吸收水分,从而引发大便出现干结、颗粒状。
1、喝水过少:人体长期水分不足,肠道内水分过少而变得干燥,大便含水量就会减少,导致肠道内大便不容易排出。平时多喝水,可以喝一些温热的蜂蜜水,帮助润滑肠道,促进排便。
2、运动过少:平时运动量不足,就会使肠道肌肉出现松弛,降低肠道蠕动能力,大便停留在肠道内过久,引发颗粒状大便。平时多做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3、排便习惯不良:有便意而忍着不排便,时间久了后,直肠感觉神经就变得迟钝,出现习惯性便秘。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4、肠道有益菌过少:滥用抗生素等各类消炎药,在消灭人体内的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损伤肠道内的有益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功能出现异常,引发排便困难。可以吃点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调节肠道菌群。
5、饮食习惯不好:饮食不规律,摄入膳食纤维过少,胃肠道功能无法正常工作,在食物消化之后,排出来的形状也容易呈现颗粒状。多吃一些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
除了上面提及的原因外,还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例如结肠功能失调。建议患者查明原因,再进行对症治疗。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