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肝病对于肝部损害特别严重,是一种不能轻视的疾病。一旦发病引发乏力、黄疸、瘙痒等表现,部分患者的尿液发黄,还会影响到肝部功能。生活中应重视肝区变化,身体发病后应立即展开就医治疗工作,临床方面哪些方法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呢?
1、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首选方法,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因胆汁淤积所引发的乏力、黄疸以及瘙痒等表现,还可以降低肝脏损伤,从而恢复患者的肝部功能。临床方面的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如能规范用药都能起到不错的疗效,降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危害性。
2、人工肝治疗
如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伴有严重的黄疸或是瘙痒症状出现,且经过内科治疗无效的时,可考虑人工肝方法来治疗,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血浆滤过透析、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等,但由于患者的肝部受损程度不同,从而影响到治疗方案,只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除了上述治疗之外,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饮食要合理安排,应当保持清淡的饮食原则,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糖以及高维生素食物。但要注意定时进餐,饮食方面定量,还要减少食用油腻且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如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可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性非常严重,且会影响到肝部功能,对于早期患者应重视药物治疗,合理用药能够改善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如肝部功能受损严重,则应当给予人工肝治疗,还要加强护理方面的工作。患者在恢复期间调整好心态,还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节。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