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蛋白尿和尿常规虽然都是对尿液中的蛋白含量进行的检测,但数据内容和用途不同。有时候两种项目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很多人不清楚应该怎样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读懂24小时蛋白尿和尿常规,首先要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24小时尿蛋白即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从早上起床后的第一次小便开始,将全天24小时所排出的所有小便都积攒起来,集中放到一个容器中混合均匀。然后从中抽取100~200毫升左右的尿液作为样本,进行分段化验,从而计算出24小时内排出的蛋白总量。尿常规检查通常选择任意时间的尿液作为样本,大多数情况下选择的是早晨,时间随机,反应的是检测时的尿液情况而非全天。
2、尿常规检测对尿液进行初筛,所包含的数据比较多,包括尿液的尿红细胞、白细胞、尿的PH值以及尿糖等,是常规体检中的基础项目。在尿蛋白方面,只显示是否有尿蛋白,并不能检测数具体数值。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对24小时内所排出的尿液蛋白总量进行精准的化验,是判断肾脏是否受损以及肾脏功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肾脏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价值。
3、尿常规的检测流程比较简单,检测结果更加快捷;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的样本采集时间长,采集过程较为繁琐,可能会存在尿液丢失,定时不准确等情况,需要重复取样。
在尿常规检测结果中,尿蛋白的正常情况为阴性,如果呈现出阳性,这时就需要加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了。而在取样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如果24小时蛋白尿和尿常规的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和不相符,那么以前者的检查结果为准。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