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血液中的成份之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如果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过低,容易对身体的系统造成影响,比如皮肤出血、粘膜出血或者关节病变等,甚至引起身体虚弱。根据临床研究可知,引发血小板少的原因很多,比如贫血疾病、病菌感染等。那么患者需要如何用药提升血小板呢?
1、治疗贫血用药
人们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引发血小板减少,建议使用药物治疗这种疾病,比如使用环磷酰胺、甲泼尼龙或者达拉唑等药物。病人用药需谨慎,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可以适当锻炼身体,有利于改善血液状态。
2、抗病毒药物
病毒导致体内的血小板减少,所以病人需要针对病毒进行合理的治疗,如果产生甲型病毒或者乙型病毒,需要使用利巴韦林或者奥司他韦等药物。如果身体产生巨细胞病毒,患者需要服用更昔洛韦或者金刚乙胺等药物。
3、抗感染用药
病菌入侵血液之后,引起血液的指标异常,病人需要到医院接受检查,针对病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克洛、罗红霉素、左氧氟沙星以及万古霉素等,用药的方式有口服或者静脉注射。
4、补充叶酸
患者体内叶酸含量不足,不利于血液健康,所以需要服用叶酸片,最好不要大剂量用药,否则会影响身体对于微量元素的吸收。如果病人不愿意口服药物,可以到医院接受肌肉注射。
每一个血小板减少的人都应该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比如血液常规检查,尿液常规检查等,医生会结合症状以及病史进行治疗。患者在服用药物提升身体血小板的期间,必须注意保护肌肤,避免肌肤破损,应该多吃富含铁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食物,有利于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