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的日期固定在每年农历年的正月初一,立春节气在每年的2月4日附近,立春节气表达着春天的正式建立,立春之后就算进入春天了,按照历法的循环原则,每19年立春会在除夕,所以,春节是在冬天还是春天得看年份。
起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后规定过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过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从殷商至清朝,过年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名称。
1912年,中华民国宣布改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在民间推行遇阻,百姓仍以阴历正月初一为过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天文史学家石云里介绍,1914年1月,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为顺从民意,提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经袁世凯批准,就此奠定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
过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个日期在公历的1月或2月,因此它既可能发生在冬天也可能发生在春天,具体取决于每年的农历日期。
过年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春节作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则是在汉武帝时期确定下来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开始使用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从此形成了春节的概念。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