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龄是如何计算的?

2个回答

写回答

1.所谓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对计算社会保险待遇有法律意义的只是连续工龄和缴费工龄。

2.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职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3.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相加,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职工工龄的计算通常是从职工开始参加工作之日算起,连续计算至当前日期。具体来说,如果一名职工在2010年1月1日开始工作,那么在2023年1月1日,该职工的工龄就是13年。

在中国,工龄的计算还涉及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职工因公负伤、患职业病、孕期、产假、哺乳期等情况下,这些时间通常也会计入工龄,但具体规定可能因行业和单位而异。

此外,如果职工曾经中断过工作,比如离职后又重新就业,那么在计算工龄时,一般只计算其连续工作的年限,之前的工龄不会累计到新的工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退休金的计算,工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通常退休金的数额与职工的工作年限成正比。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