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出没时间都是在天黑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春节期间,有众多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守岁”与“贴春联”的故事了。
关于守岁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与古代的怪兽“年”有关。相传很久以前,有一种名为“年”的怪兽,它平时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夜就会爬上岸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人们受到“年”兽的伤害后便想寻找制伏它的办法。一次,一位老人在除夕夜发现“年”兽最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他就告诉乡亲们,每到除夕夜都要用红色的纸张贴在门窗上,并放鞭炮,这样就能赶走“年”兽,保护家人平安。从此,人们在除夕夜都会点鞭炮,贴红纸,以此庆祝新年的到来,也被称为“守岁”。
关于贴春联的故事,则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传说有一次,他命令群臣在除夕时将红色的纸条贴在门上,以示吉祥。不久,他微服出访,发现有一个乡下人没有贴上纸条。朱元璋便问其原因,乡下人说:“我家里穷,买不起纸。”朱元璋便给了他一纸墨,让他自己写。乡下人略加思索后,在门上写下了:“上天有 好生意,下民自慎。”朱元璋看了后,认为这联写得很好,便赏了他一头牛。从此以后,乡亲们纷纷在门上贴上对联,以示迎春和祈福。这就是春联的由来。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