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塌陷区是否有岩溶发育,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非岩溶地面塌陷又可以分为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情况。地面塌陷形成的原因1、岩溶塌陷自然岩溶塌陷的成因包括暴雨、洪水、重力、地震等,人为岩溶塌陷中,成因以坑道排水或突水,抽取岩溶地下水、水库畜引水为主,共占人为塌陷的92%。
其中,人为因素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2、采空塌陷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许多矿区均有发育,尤以北方煤田区最为严重。从成因上看,主要是由于盲目开采及滥采等不合理行为,加之爆破等一些震动因素,使得顶板较薄(最薄不足1米)之处极易塌陷。从全国看,采空塌陷与采矿量成直线关系。
3、黄土湿陷造成黄土湿陷原因主要有三种:①黄土的力学性质从内部改变了黄土在浸水及外部荷载因素下,使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从而发生湿陷。②黄土内部受浸水湿化作用下,使土壤自身摩擦力降低,外部扰动作用诱发湿陷。③黄土内部结构发生崩解,使黄土颗粒间胶结强度弱化,颗粒间相对迁移,并伴随小颗粒进入大间隙。
同时由于颗粒间胶结被水溶解,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强度已不堪平衡,造成土质结构损坏。
地面塌陷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活跃、岩溶发育、地震等地质活动;人为因素则涉及采矿活动、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工程施工不当等。其中,岩溶塌陷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盐等)进行溶解,形成溶洞,当溶洞顶部的支撑结构被破坏或强度减弱时,地面就可能发生塌陷。
采矿活动也是导致地面塌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地下开采时,如果采空区得不到妥善处理,上方的地面可能会因为失去支撑而塌陷。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降低地下水位,使得地表以下的土层或岩石失去浮力,从而导致地面沉降或塌陷。此外,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果施工不当,也可能引发地面塌陷。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