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变化的循环周期一般是每29.53天完成一次从新月(朔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望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晦的变化周期。月相是指月球明暗圆缺面貌的变化,是天文学中对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朔月出现在农历初一,日月黄经差为0°,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朝向地球的是黑暗面,且几乎与太阳同时出没,在地面上无法见到,即为朔。
满月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黄经差为180°,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太阳照亮月球的那一半正好面对地球,即可看到满月。
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其位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变化所引起的。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29.5天,这被称为一个“朔望月”。在这个周期内,月相从新月(看不见的月相)开始,经过上弦月、盈凸月(逐渐变圆的月相),到满月(完全被照亮的月相),再经过亏凸月(逐渐变缺的月相)到下弦月,最后回到新月。
这种周期性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导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地球可见,有时则不可见。月相变化不仅对农业、航海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了观测天文的机会。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