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源

2个回答

写回答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春节、祭祖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清明节最初是一个很重要的祭祀祖先与自然神灵的节日,后来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演变成扫墓、踏青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时得到介之推的帮助。后来重耳返国为君,介之推隐居绵山不愿做官。重耳烧山逼介之推出山,结果介之推被烧死。重耳为了纪念介之推,下令在介之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也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上巳节则是古代的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古人认为巳日是除去不祥的好日子,因此选择在这一天进行祭拜、踏青等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不仅有祭扫、缅怀先人的习俗,还有踏青、植树等亲近自然的活动。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