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古朴典雅的杭州碑林

2个回答

写回答

碑用来记录事件,纪念作用,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它所记录的是什么,可以说碑文就是记录在石头上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杭州存在着这么一个以碑为林的地方,诉说着这座城市文化的气息。

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正前分筑戟门、泮池和棂星门,左右两边即碑亭与碑廊。碑林荟萃了唐至清末共五百多方石碑,内容包括了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刻像、水利图刻和儒学、宗教、墓志等,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原是杭州孔庙旧址。

存放杭州碑林的孔庙,自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至清代,一直是杭州府学所在地。此后府学除焚毁重建或规模增扩外,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制度后,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原藏《南宋太学石经》等大批碑石。

1949年后有关部门将城市建设中新发现的碑石集中存放于此。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藏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内容包括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贴、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以及儒学、宗教、墓志等,集历史、艺术、科学为一体。1978年始建碑林,至1989年对外开放,现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石刻博物馆。

建筑格局规整大气,风格的古朴典雅。其内收藏着唐至清代各类碑刻500多石,有帝王御笔、地方史料、名家法帖、人物画像、天文星图、水利图刻等,其中以宋高宗的《南宋石经》、贯休的《十六罗汉像刻石》、李公鳞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刻石》以及五代的《五代石刻星象图》等最为闻名。

此外,还有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米芾、祝允明等历代书法名家的手笔刻石和南宋及清代的帝王御碑,更值一提的是一批史实碑,记载了杭州及周边城镇有关兴修水利、筑海塘、盐运等史实,为研究杭州的水利及推动杭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因而被称为是杭州的一座融历史、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石质书库”。

辛亥革命后,府制被废。“九一八”事变后,恢复祭孔,规定每年孔子诞辰日由地方政府举办祭典,祭孔活动兴盛不衰。1934年,杭州府学孔庙基地辟为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校址。“七七”事变后,杭州沦陷,孔庙内的不少建筑被拆毁,大量珍贵木材被盗用。抗战胜利后,浙江省政府成立了孔庙整理委员会,并将原府学内所有的古碑加以集中保存,并于1947年2月27日,在杭州孔庙举行了规模壮观的祭孔大典。

这里,拥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五代吴越石刻星象图,贯休绘《十六应真像赞》线刻石,苏东坡《表忠观碑记》残石,南宋太学石经,宋高宗书《千字文》刻石,米芾书王维诗、赵孟頫书《佑圣观重玄武殿碑》、梁同书题《文昌帝君阴骘文》等等法书刻石。

这里,留住了古都杭州的一个缩影;这里,是东南第一州--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丰厚历史文化的象征。穿行在那一块块无声却多情的碑石之间,历史的步履轰然震响,时代的印记一一闪显,名城的变迁扑面而来。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Liulingzhi

03月30日

+ 关注

杭州碑林,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是浙江省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它以收集、保存和展示古代碑刻为主,其中不仅有众多的书法碑刻,也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杭州碑林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与其中的碑刻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走进碑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色古香的门楼,门楼上的匾额书写着“杭州碑林”四个大字,笔力遒劲,苍劲有力。

进入碑林内部,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碑廊,廊内的石碑上刻有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案,这些碑刻大多出自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文正公碑”,这块碑刻上刻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文章,字体工整,字字珠玑,是杭州碑林的“镇馆之宝”。

除了碑刻之外,杭州碑林还定期举办各类书法展览和学术讲座,吸引了大量书法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参观和学习。这里不仅是一个保存古代碑刻的场所,更是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