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笑话故事,看汉字造就的笑话

2个回答

写回答

提起汉字,人们会想到那从小读到大怎么也读不完的厚实课本,还有课本里那一个个齐齐整整的方块字。

但其实,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汉字,也并不总是那副古朴厚重的模样。

今天的汉字文化就挑选几个关于汉字的笑话故事,我们一起来感受汉字轻松诙谐的一面。

一、才子巧辩

传说,曾有一位江南才子初到京城,看哪哪新鲜,逛着逛着,竟然误闯皇家园林,被值守的官员发现并拘捕,当下喝问才子道:“你是何方歹人?竟敢擅入禁地!”

才子于是报上自己的姓名和来历,没想到官员一听,虽然知道此人无害,却有意想捉弄于他,于是说:“噢,原来是位才子。听说你很会说笑话,如你能说个笑话,把我逗乐喽,我就放了你。但是,只许说一个字。如说不成,那就多有得罪,把你入监察看!”

一个字的笑话可怎么说呢?官员满以为这下难住了对方,谁想到才子思忖半晌,突然脱口道:“屁!”

官员一听,顿时火起:“什么?!”

“屁!”才子点头肯定到,“就是‘屁’!”

“什么意思?”

看着官员满脸怒气又转为满头糊涂,才子这才恭恭敬敬地解释:“放由您,不放也由您。”

官员一听,竟一时无法反驳,不由佩服才子的机智,顿时哈哈大笑,把才子放了。

二、枇杷与琵琶

从前有个公子哥,自幼好吃懒做,不好好学习,常常念白字,写错字,笑话出了一大堆。

有一天他的妻子病了,想吃枇杷果。他打发仆人去买,那个仆人是个哑巴,他就写了个纸条,比划着叫仆人去水果摊买吃的东西。哑巴不识字,出了门,到了水果摊前,把条子往上一递。卖水果的认识字,一看就笑了,指着对面的乐器店,叫他上那儿去买。

哑巴进了乐器店,店主一看也乐了,在纸条上又写了一句:“这东西没有整三斤的,所以没法卖。”哑巴拿着纸条回来了,公子哥一看他空着手就火了。哑巴把纸条递了过去,公子哥更火了:“怎么没法卖,真是胡说!”他妻子拿过纸条一看,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原来公子哥把枇杷写成了琵琶。她就提起笔来写了一首诗:

“枇杷并非此琵琶,只怪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箫鼓尽飞花。”

结束语:无论是庄严郑重的公文,还是力求准确的史书,亦或是辞藻富丽的诗词歌赋,更是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趣事杂谈,不论什么体裁,都是用汉字书写,都能用汉字书写。汉字,是真正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难以分割的联系,所以才能沿用至今,长盛不衰。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有一次,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大家知道什么字最老实吗?”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是“一”,有的说是“二”。老师笑着摇了摇头,说:“都不是,最老实的字是‘老’,因为它总是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从不乱动。”这个笑话利用了汉字“老”的形态特点,巧妙地营造出了幽默的效果。

还有另外一个笑话:“什么字最勤劳?”一个学生回答说:“水。”老师问为什么,学生说:“因为水总是不停地流,从早到晚。”老师点点头,但接着问:“那为什么不是‘日’呢?”学生想了想,说:“水虽然勤快,但它有时候也会停下来,比如变成冰。而日总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不休息。”这个笑话通过对比“水”和“日”两个汉字,展现了“日”字所具有的持续性和规律性,从而引出“勤劳”的主题。

最后一个笑话:“什么字最聪明?”学生们想了想,有的说:“明。”老师笑着点头,说:“对,是‘明’字。因为它知道很多东西,比如知道什么时候该亮起来,什么时候该熄灭。”这个笑话巧妙地将“明”字与光明、智慧联系起来,让汉字充满了生机和趣味。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