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

2个回答

写回答

1、当企业存货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得以恢复时: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当企业存货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或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得以恢复时,应当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造成的损失,存货跌价准备是会计科目的一种,用于核算企业应当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即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 比较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如果存货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则表明存货发生了减值。

3. 计提跌价准备:企业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或资产减值损失),同时增加存货跌价准备。

4. 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或“管理费用”),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5. 冲销跌价准备: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且预期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存货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恢复已减记的金额。冲销时,借记“存货跌价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处理存货跌价准备时,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