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款如何写会计分录
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常常会遇到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不同的情况应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那么企业所得税减免的税款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款的会计分录
征前减免所得税:
征前减免是指税局在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征收入库之前即给与减免,企业不用提前缴纳实际的税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依然需要计算应纳所得税,在税务机关审批之后再确认具体的减免税额。
(1)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在企业确认减免税时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由于征前减免企业所得税冲减了所得税费用科目,因此在期末结转账务的时候,相应增加了企业期末账面利润或者减少了账面亏损。
即征即退所得税:
(1)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的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缴纳税款时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3)确认减免税收到退税款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所得税费用
由于即征即退的情况冲减了所得税费用科目,因此在期末结转账务的时候,相应增加了企业期末账面利润或者减少了账面亏损,会对企业的税后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款在会计处理时,通常需要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费用”科目来进行记录,具体分录的写法可能会根据企业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一个常见的会计分录示例如下:
假设企业获得了所得税减免税款,减免的金额为100,00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00元
贷:所得税费用 100,000元
这里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反映了因所得税减免而产生的未来可抵扣金额,“所得税费用”则反映了企业当前期应减少的所得税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减免税款的性质和企业自身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以上仅为一个基本示例。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