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沁园春·长沙》
毛主席〔近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译文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苍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意气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
3、赏析
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翻译:
在深秋季节里独自站立,湘江水向北流去,橘子洲头。看万山层林被霜染得一片红,江面碧水清澈,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在寒秋里自由自在地生存。面对这无边的寥廓,苍茫的大地,问苍茫大地,谁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
还记得吗,那个曾经和我一起来橘洲游览的老朋友,我们一起回忆往昔奋斗的岁月。那时候,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挥斥自如。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将当年的万户侯看作粪土。还记得吗?我们在江心击水,水浪逆流而上,阻止飞舟前进的情景。
赏析: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展现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下片主要写人事,通过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
全词语言壮丽,意境开阔,既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又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展示了毛泽东的文学才能和革命精神。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