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然后顺便发明了搅团。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由洋芋做成加入浆水做成,至于搅团这个饭食是怎么来的,无从考证。本期陕西文化为你介绍。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陕甘宁尤好吃。在水滚时,一手握一棍子搅动,另一手均匀撒各样杂面,棍子顺时针搅几下,逆时针搅几下。
1、用力要狠、猛,当以不弄破锅为宜。
2、搅至浆糊状,继续加热少时即可。
3、不能用白面搅,不过可以在杂面中加入少许,以调味。
搅团做法单一,但吃法众多,甚至可以花样翻新。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热盛一团入碗,加入酸汤,夹一筷子油泼辣子,顺汤搅匀,然后从碗边开始,夹起一块,汤里一撩送入口中。那酸汤种类可以很多,地道的要算萝卜缨渍成的那种,萝卜缨本算不得菜,烧、炒、煸都进不了口,可渍成酸菜,特别是配搅团吃,增色,爽口。搅团软和。除了煎汤热吃,还可凉调冷拌:热搅团出锅,摊晾于案板,待冷却定型,用刀切成薄条,像拌凉粉一样,酸辣咸淡。这种凉拌搅团,是饭,也可充菜。最相宜的是玉米疹就搅团,稠稠一碗玉米疹上,堆起一堆调满汪油红辣子的凉拌搅团。
1、锅加水适量,点火烧开,有小米的话可以先将小米下锅煮成小米粥;
2、用面粉均匀地搅拌于滚开水或小米粥的锅中,左手抓玉米面一边向锅中慢慢撒下的同时,右手拿一根棍或勺子在锅里用力搅,要一个方向均匀搅,不要让面打成生面块,无一点疙瘩方可!玉米面撒完后,再同样的方法撒上小麦面,俗话说:搅团要好,搅上百搅,越多搅,做出来的就会越好吃!
3、在搅的过程中,用中火。
4、最后做成的半成品搅拌稀稠可以筷子离锅约15公分,而慢慢向下流动的搅团不断线为宜或是用大铁勺子插进搅团中间不倒为决定条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决定。
5、待搅拌的稀稠均匀,没有疙瘩时,小火烧,时时要去搅或是转锅,切记不可粘锅冒烟!
搅团,又称作“面团”、“浆饭”,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食品,尤其是在陕西、甘肃等地广受欢迎。关于搅团的起源,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其中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与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有关。
相传,在周文王时期,有一天他正在野外打猎,饥渴难耐之时,随行的士兵们发现附近有一户贫穷人家,便进去讨要食物。这家人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大盆用面粉和水搅拌成的面糊,士兵们觉得难以下咽,但为了不空手而归,就勉强吃了一些。没想到,这种面糊口感独特,非常好吃,还补充了体力。文王回到王宫后,对这种面糊念念不忘,便命御厨研究制作方法,并将其定为宫廷美食。
另一种说法则提到,搅团是从古代的祭祀仪式中演变而来的。在古代,人们在祭祀时会使用各种面食来供奉祖先。其中,有一种面食就是将面粉和水搅拌成的浆糊,这种食物被视为纯洁无瑕的象征,只有在重要的祭祀仪式上才会使用。后来,这种面食逐渐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
尽管关于搅团的起源有许多传说,但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让它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一道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人们在制作搅团时,通常会加入各种配料,如菜团、肉丁等,使得这道食品更加美味多样。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