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论语》十二章选编自《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以下是这十二章的大致内容概述: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学习应当经常温习,与朋友交往应当诚实快乐。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提倡每日自我反省,包括是否对人忠诚、是否对朋友诚实以及是否将学到的知识教给他人。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描述了孔子从十五岁立志学习到七十岁能够自由行动而不违反规矩的成长过程。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指出复习旧知识并能获得新知的人,可以成为老师。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思考应当结合,单一的学习或思考都是不可取的。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赞扬颜回即使生活困苦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的关系,乐于学习的人掌握的知识最深刻。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表达了孔子对于清贫而安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不义之财的态度。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提出向所有人学习的观点,认为无论谁都有值得学习的优点。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珍惜时间的思想。
11. 子曰:“三思而行。”——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要经过三次思考,强调谨慎行事的重要性。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是以谓文。”——阐述了广博学习并付诸实践、详细询问并深入思考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简要概括了《论语》十二章的主要思想,每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于为人处世的指导意义。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