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除夕守岁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源于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守岁意味着在旧的一年最后一天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象征着辞旧迎新,期盼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个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后来逐渐演变为除夕夜家人团聚,共同守岁的活动。守岁不仅仅是不睡觉,更重要的是家人之间的团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的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岁习俗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含义。比如,在某些地区,人们会守岁到午夜,然后一起放鞭炮和烟花,以驱邪迎福。守岁也成为了人们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未来一年的重要时刻。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