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
哲学是众所周知的冷门专业,因为它是公认的没有就业前景的专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有开设此专业。
2.历史学
选择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选择方面十分狭窄、发展比较局限。有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开设了此专业。
3.宗教学
宗教学是以研究宗教和宗教发展历史的社会科学,一般不会有人选择此专业,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开设了此专业。
4.考古学
考古学与个人兴趣联系很大,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又怎么能坚持考古这种枯燥的专业学习呢。
5.蚕学
蚕学专业是专门研究蚕的各种特征和习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由于它太过具体而很少受到人们的青睐。
6.草业科学
草业科学是指探索以草业为主的西部环境治理方法的科学,但是由于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一专业名称,所以报考热度并不高。
7.博物馆学
因为人们对博物馆学的认知度不高,认为此专业只能在博物馆上班,所以博物馆学成为冷门专业。但这一情况将在2020年得到改善。
8.听力学
听力学是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属于医学类的一个分类学科,专业性强,在社会上此类专业人才比较稀缺。
9.古生物学
古生物学是一门最具显示度的学科,但是它的报考人数极少,曾经被戏称为“六代单传”的专业。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都有开设本专业。
10.殡葬学
殡葬专业是冷门专业中的冷门,因为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都比较排斥它。但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十分好找工作,待遇和福利也不错。
大学里有哪些比较奇葩的冷门专业?
在很多人眼里,大学里比较奇葩的冷门专业,无非就是古生物学专业、哲学专业等。大部分的人感觉古生物学专业是非常冷门的专业了,北京大学这个专业也有“六代单传”的记录,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并不多,这个专业听起来也挺难就业的。
但其实大学里不仅仅是古生物学专业还有哲学专业等比较冷门,但这些专业听起来还比较正常,而有的大学里的专业不仅冷门,听起来也很奇葩。
大学里的那些“奇葩专业”,你知道多少?
马业科学专业真的是研究“马”的,而且仅有两所学校开设这个专业。
蚕学专业
蚕学这个专业听起来就比较奇葩,很多人不能理解蚕学是学什么的,其实蚕学主要是研究蚕的种类、饲养等,毕竟丝绸也是我们的特色,所以蚕学专业应该存在。
开设蚕学专业的学校不多,但没有985高校,全国也仅有5所学校开设了蚕学专业,有一所211高校西南大学,有的学生是高考志愿调剂到这个专业,也很无奈。
开设蚕学专业的学校包括:
西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宗教学专业
其实在我们的户口本上,有一个地方是“宗教信仰”,大部分人的户口本上这个地方是空白,或者是“不明”,因为很多人都是无宗教信仰。
而偏偏就有这个宗教学的专业,而且宗教学会研究很多,包括宗教对人的精神活动关系,开设宗教学的学校都是双一流高校,录取分数也不低。
开设宗教学专业的双一流高校包括: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马业科学专业
看到“马”,很多人都感觉这个专业应该是研究马的,其实这个专业还真是研究马的,研究马的遗传,繁殖以及饲养等,这个专业就业也是与马先关的。
马业科学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马术骑士俱乐部工作,也可以马场设施建造,当然,也有可能去“喂马”,全国有马业科学专业的学校不多,目前也仅有两所学校有马业科学专业。
开设马业科学专业的学校:
内蒙古农业大学;
武汉商学院。
上面的这些专业在很多人看起来比较有趣,也很“奇葩”,但其实是一些冷门的专业,不少人感觉冷门专业不好就业,但其实这些专业学习的人少,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并不建议大家冒险选择冷门专业,就像是选择蚕学专业或者是马业科学,工作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像农民,社会地位也不高,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三思。
北京大学最冷门的专业,每年最多只招一个人,至今毕业生仅6人,你怎么看?
每一年的校园招聘是最能够辨别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大家普遍认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范围广,可供选择的公司多,前景大,而冷门专业则恰恰相反。因此,许多就读于冷门专业的学生在此时就特别显得不知所措,对未来的迷茫程度远高于那些就读专业选择多的学生。不过,冷门专业并非代表没有市场,没有在就业市场中被广泛应用并不代表该专业无用,相反,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北大有一个专业,冷门到连北大学子们自己都不知道,不过,这个专业对于自然和人类而言却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这个专业就是古生物专业,初一听名字,估计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个专业与历史相关。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专业涉及到生物学,地球科学以及自然环境研究等等多方面,属于综合性极强的交叉类学科。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通俗而言就是要跑得来野外,翻得来古籍,做得来研究,写得来报告,对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非常高。
不过,这样高要求高标准并且知识面涉及广的古生物专业,居然从设立至今仅仅毕业了6个人,毕业人数连其他专业零头都不够。这个专业从开设至今,每年最多只能招到一个学生。这不仅是北大唯一招收一个学生的专业,放眼全中国,也仅有北大的古生物专业有此特例。
造成古生物专业一脉单传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报考生对专业的认识度还不够,的确,高考毕业生由于常年泡在题海里,鲜少有机会接触专业方面的具体信息,对专业的认识并不够,很多都是随大流,根据市场就业状况来选择的。其次就是这个专业的实践操作性要求非常高,也就意味着就读该专业的学生要常年在野外考察学习,这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挺高。
不过,虽然这个专业人丁单薄,每年的毕业照只有一个人,但是这丝毫并不代表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相反,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和生命发展的探索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科研机构十分渴求招聘到该专业的学生。由于人数太少,因此每一届该专业的学生也被视为“国宝级人物”,每一堂课都享受老师们一对一的授课,这样的事情想来也是人生一大奇遇吧。
作为北大最冷门的专业,当初前来报读的学生也是奔着兴趣前来的。尤其是其中一个叫做薛逸凡的同学,她对古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北大就读之后,她并没有选择进入任何一个科研机构工作,相反,她选择继续在相关学科深造,从北大到美国,从本科到博士,薛逸凡凭着热爱在这条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奇迹,她不断地向人类知识的巅峰发起进攻,然后用所获得的造福人类。北京大学最冷门的专业,每年最多只招一个人,至今毕业生仅6人!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