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以宝墩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为中国上古三大文明。
清初,分全国内地为18行省,四川省为其一,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遵义改属贵州,东川改属云南,基本确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并通过湖广填四川运动恢复了生产力。清中叶,在府、州、厅、县之上,增设五道,即: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在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清初至清末,实行“改土归流”。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揭开辛亥革命序幕,随后于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布脱离清朝统治。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1950年1月,撤销四川省,并将今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南行署区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1952年9月,又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这一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四川盆地,又称为“天府之国”,因其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而著称。历史上,四川地区因处于盆地之中,四周被山岭环绕,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地理单元,因此得名“四川”。这里的“川”指的是河流,“四川”即“四条大河”之意,这四条大河是指岷江、沱江、嘉陵江和长江干流中游的川江段。
另外,“四川”也是指该地区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是长江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在古代,四川地区不仅是蜀国的重要疆域,也是巴国和蜀国的交汇地带,文化历史悠久,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四川成为了省一级行政区,省名沿用至今。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