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河马、海豹、海狮、海象等。
1、鳄鱼:鳄鱼眼睛长在头部上端,除眼睑外,还有透明瞬膜,这种结构使它能适应水中环境。由于鼻孔位于上端背面,里面有瓣膜,潜入水中时,瓣膜自动关闭,可防止水流入鼻孔内。在咽部,还有一个薄而富有弹性的膜,当这块膜一关闭,其口腔和呼吸道便隔开,水不会进入呼吸道及肺部。
2、河马:河马是一种半水生哺乳动物,通常栖息在浅湖,河流和沼泽中。水必须足够深,河马才能将其整个身体浸入水中。通常,最好使用深约2米的水。白天,河马更喜欢睡在浅水中,或者偶尔在密密麻麻的泥滩上睡觉。正是在这些水域中发生交配和分娩。
3、海豹:海豹生活在寒温带海洋中,除产子、休息和换毛季节需到冰上、沙滩或岩礁上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戏。繁殖期不集群,仔兽出生后,组成家庭群,哺乳期过后,家庭群结束。在冰上产仔,当冰融化之后,幼兽才开始独立在水中生活。少数繁殖期推后的个体则不得不在沿岸的沙滩上产仔。
4、海狮:海狮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通常集群活动,有时在陆岸可组成上千头的大群,但在海上常发现有1头或十数头的小群体。白天在海中捕食,游泳和潜水主要依靠较长的前肢,偶尔也会爬到岸上晒晒太阳,夜里则在岸上睡觉。
5、海象:海象是群栖性的动物,在冰冷的海水中和陆地的冰块上过着两栖的生活,每群可从几十只、数百只到成千上万只。为了恢复在海洋中长期游动后的疲劳,在陆地上大多数时间是睡觉和休息,有时用獠牙与较短的后肢来摇摇晃晃地行走,显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
很多动物在打雷下大雨时并不会表现出害怕,反而能在恶劣天气中找到食物或进行某些活动。例如,青蛙和蟾蜍在下雨时会出来觅食,因为雨后昆虫活动增多。蛇也会在雨后爬出来活动,因为湿润的地面帮助它们保持身体湿润,有利于皮肤呼吸。此外,很多鸟类在雨后也会出来觅食,因为雨水会将昆虫冲到地面,更容易捕获。
还有一些动物在恶劣天气中会回到洞穴或巢穴内避雨,但并不会表现出害怕,如蝙蝠会在雨天回到洞穴休息,而不会像人类那样感到恐惧。总的来说,动物对于打雷下大雨的反应因种类而异,但大多数动物都能适应恶劣天气,继续生存和繁衍。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