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少数民族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2个回答

写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十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二十一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

第三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第六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条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NEI璐

17小时前

+ 关注

我国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相关条款,以及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制定的法律和法规。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

此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乡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法规,分别针对民族乡和城市中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

2010年颁布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发展和保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在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利。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增加了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和保障,包括设立民族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民族语言文字教育,以及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等。

201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设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机构,提供少数民族文化服务,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进行资金投入等。

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