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代持协议满足以下条件就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股份代持协议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协议,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股份代持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协议双方的主体资格、协议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协议的签订是否遵循自愿原则。在中国,股份代持协议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并且不违反任何强制性法律规定,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然而,实践中股份代持协议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在涉及股权变动、代持人和实际出资人的利益冲突时。因此,在签订股份代持协议前,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以避免未来可能的法律纠纷。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