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盲艺人的说法,鼓词的演唱方式

2个回答

写回答

温州鼓词在过去的艺人多为盲人,因此温州鼓词也称为“瞽词”或“盲词”。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温州鼓词的艺术大多都是盲人吗?这其中有什么样的原因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盲艺人的缘由吧。

温州鼓词盲艺人的说法:

关于温州鼓词“祖师爷”的说法。艺人们说温州鼓词的“祖师爷”是唐明皇的叔叔。他从小聪明、善文能诗,谙音律。后因病瞽目,亲尝失明的痛苦,便教盲人唱鼓词以谋生,于是民间便有鼓词。

关于温州鼓词形成的说法:

关于它的具体形成时代,一说始于南宋。持此说者以当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作为分析论证的依据。金兵入侵,宋室南迁。随之而来的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曲艺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也随着民族的迁移而南下。

另一说人为,温州鼓词“始于明代,由横阳里巷之曲与词曲合并而成”。横阳,即今平阳;里巷之曲,指的是民间小调。当时在野的文人与聪明的盲艺人,承受了古乐的衣钵,并吸收了当地的民间小调,创造了说唱形式。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在器乐和音乐上也日臻完善。

在旧社会,鼓词艺人的地位十分低下,鼓词同样不为达官贵人、豪门纨绔视为艺术,而被拒之于艺术之宫的门外。解放前,当时的绅士就不承认它是文艺。

解放后,艺人翻了身,他们不但在政治上是国家的主人翁,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组织了曲艺协会。在经济上也与工农群众一样生活日益改善。于是温州鼓词得以新生。目前,温州农村几乎到处都可听到鼓词的美妙音乐,群众也喜欢哼几句鼓词流行曲调。

温州鼓词的发展,这应该归功于盲人。平阳过去就有句口头禅:“盲瞠人唱词”,因为过去这种艺术是在市井里演唱,大多是由盲人作为职业的,所以又称“瞽词”。而且这种艺术又是在里巷之曲,民间小调中收集和发展起来的,特别地亲近于市民乡亲。

温州鼓词的演唱方式:

当时在野的文人与聪明的盲艺人,承受了古乐的衣钵,并吸收了当地的大量的民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这种非常综合说唱形式。说它综合,就是这种艺术是个温州艺术的宝库,温州方言、温州的乡土音乐、温州人文、掌故习俗都可以在这里面得到体现。而且它的伴唱的乐器也是温州艺人自己发明,又经不断改造得到了提高,它的音乐非常的动听,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音乐上也日臻完善。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Ming707720

03月30日

+ 关注

温州鼓词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其演唱方式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盲艺人在演唱温州鼓词时,通常会使用一种特定的唱腔,这种唱腔既有高亢激昂之处,也有低沉婉转之音,能够准确传达出故事的情感色彩。

演唱过程中,盲艺人会根据鼓词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唱腔和曲调。比如,在描述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时,他们可能会采用激昂的唱腔和快速的节奏;而在描绘柔情蜜意或悲伤的情感时,则会采用柔和缓慢的唱腔和低沉的旋律。

除了唱腔之外,鼓词的演唱还离不开伴奏。盲艺人通常会使用鼓板等乐器来为演唱伴奏,不同的击打节奏和力度能够增强演唱的效果,使听众更加沉浸在鼓词所描述的故事中。

此外,盲艺人还会通过说白、唱念等方式来丰富表演,使鼓词的演唱更加生动有趣。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和声乐的控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能够将鼓词的魅力完美地展现给观众。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