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56年。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黑先白后,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棋子下在棋盘上的交叉点上。棋子下定后,不得再向其他位置移动。轮流下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下子权而使用虚着。
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气。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有同色棋子存在,则相互连接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的气也应一并计算。棋子直线紧邻的点上,如果有异色棋子存在,这口气就不复存在。如所有的气均为对方所占据,便呈无气状态。无气状态的棋子不能在棋盘上存在。
棋盘上的任何一点,如某方下子后,该子立即呈无气状态,同时又不能提取对方的棋子。这个点叫做"禁着点 quot。禁着点禁止对方下子。
围棋现存在三种规则。中国大陆采用数子规则,中国台湾采用应氏计点规则,日韩采用数目规则。因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优势,故所有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
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据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56年,由中国的传说人物黄帝所发明。
然而,从考古学和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围棋的正式形成和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到了唐朝,围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当时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