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是怎么引起的?

肾性尿崩症

1个回答

写回答

Dada497516

2023年05月15日

+ 关注

肾性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的肾脏疾病,由于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尿液的排泄量增加,体内水分过多,从而出现症状。引起肾性尿崩症的原因包括:

1. 遗传基因突变:一些促进肾小管对ADH敏感性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肾性尿崩症的发生。

2. 药物:一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破坏肾小管对ADH的作用。

3. 疾病和手术:如多腺体功能失调综合症、肾脏疾病、颅脑损伤等疾病或手术对ADH的生产和分泌产生干扰。

4. 水中毒:长期摄入大量清水,也可能导致肾性尿崩症的发生。

总之,肾性尿崩症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出现尿液过多、口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了解具体病因并进行治疗。

举报有用(13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