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慢性结肠炎,病理检查不可不做

1个回答

写回答

Zzzzzzzz1233

2022年07月19日

+ 关注

诊断慢性结肠炎最常用的手段是结合临床表现的结肠镜检查和造影检查,还可以辅助血生化检查和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中早期可见病变部位的肠粘膜多有充血、水肿和出血,有浅表性溃疡形成。慢性结肠炎进展期则可以看到溃疡和隆起的肉芽组织,明显水肿的黏膜,也成为假息肉形成,要注意和结肠息肉相鉴别。在慢性进展性结肠炎患者中肠腔甚至可以明显缩小,为明确病变范围,慢性结肠炎患者基本都会做全结肠检查,同时做多处活组织检查以便和其他疾病鉴别

镜检下取多处组织活检,送病理检查是慢性结肠炎的“金标准”。慢性结肠炎不同的病理类型要点概述如下:

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理类型主要特点是溃疡形成、镜下多可见溃疡面,黏膜部位充血、水肿,静脉模糊,可以出现肉芽组织增生的病理改变。

2、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镜下可见组织间质充血,轻度水肿,早期常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和组织形态变化,长期炎症因素作用下,局部黏膜组织反复脱落、增生、渗液、容易引起肉芽组织增生。

3、慢性结肠炎伴糜烂:本病理变化主要是由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演变而来,是慢性结肠炎各病理类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容易引起癌变,最终导致结肠癌,顾名思义,慢性结肠炎伴糜烂镜下可见黏膜表面溃疡和糜烂的病理表现,患者的大便多为粘液脓血便,大便可以表面带血,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精神状态差等全身症状。

举报有用(13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