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也就是脑脊液蓄积过多的疾病,是很常见的颅脑疾病,临床上分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两种类型。交通性脑积水是指病变位于脑室外造成的脑积水,其原发病主要是乳头状瘤。患者会迅速出现高颅压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那么交通性脑积水怎么处理呢?
1、脑室腹腔分流术。这种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主要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将引流管通过颅骨穿孔插入,接上分流阀门,连接腹腔端引流管,引流管经皮下置入腹腔,脑脊液从脑室进入腹腔,从而被腹腔吸收。这种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出血及堵管等。由于脑脊液的蛋白含量较高,可能使引流管发生堵塞,加重原有的脑积水症状,必须紧急处理,更换引流管。
2、药物治疗。如果是轻度脑积水,患者年龄在两周岁以内,应使用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比如乙酰唑胺、脱水剂和利尿剂,具体包括甘露醇、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如果是中度脑积水,可以使用山梨醇,这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容易在肠道中被吸收,可用于手术治疗之前。如果发生蛛网膜粘连,可适当使用激素药物。
以上是交通性脑积水的处理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这种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确定是否有手术禁忌症,术后要防治各种并发症。在治疗期间,要定期进行CT检查,观察脑积水吸收的情况。如果检查显示原发病灶扩大,有可能是疾病复发,需再次就医。导致这种脑积水的原因比较多样,具体包括占位性病变、脑出血、脑膜炎等,一定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