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不少患者检查时,会发现有结晶尿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非晶体物质和晶体物质,这些物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会使晶体沉淀形成尿结晶,也就是常说的结晶尿。引起结晶尿的因素有很多,那么结晶尿是不是尿结石呢?
患者出现结晶尿后,有可能是尿结石导致的。尿结石又被称为泌尿系统结石,一般是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患者发生尿结石后,不仅会出现血尿、尿路刺激的症状,且还会出现结晶尿,主要是以光氨酸结晶为主,形状呈六边形片状。
尿结石会引起结晶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结晶尿都是尿结石导致的。以下几种情况也会出现结晶尿。
第一、尿路感染。患者出现结晶尿有可能是尿路感染引起的。所谓的尿路感染,主要是因为细菌导致的,常见的是大肠埃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后,通过尿常规检查会发现尿液中有结晶、尿液中有白细胞。
第二、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后会导致尿酸代谢紊乱,出现尿酸结晶的情况。
第三、药物性因素。患者长期服用磺胺类的药物,也会导致尿液中出现磺胺结晶。
第四、失水。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失水,会使尿液浓缩,在排尿时会出现结晶。
由此可见,引起尿结晶的因素有很多,病因不同采取的治疗措施是不一样的,所以发生后最好结合其他的检查来进行辨别,不可盲目治疗。另外不管患者是因为哪些原因导致的,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多喝水多排尿,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最后患者在治愈之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