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胃黏膜上皮出现异常增生,并突入胃内,称为胃息肉。胃息肉可分为增生型、炎症型、腺瘤型等类型,可单发,也可多发,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伴有慢性出血、贫血等,甚至发生癌变,那么多发胃息肉怎么引起的呢?
1、慢性胃炎。多发胃息肉主要是炎症长期刺激造成的,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可诱发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如果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造成胃酸分泌减少,进一步导致高胃泌素血症,从而诱发胃底腺体增生,形成息肉。
2、胃酸减少。服用抑酸药物和胆汁反流可导致胃酸减少,而胃酸减少是多发胃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导致胃酸减少的药物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替尼替丁等。
3、饮食因素。如果平时吃太多肉类、腌制食物或者油炸食物,容易出现高脂血症,变得肥胖,从而出现多发胃息肉。
4、遗传因素。多发胃息肉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不少患者存在遗传性错构瘤基因缺陷的问题,会反复出现错构瘤息肉。此外,这种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与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
以上是多发胃息肉的原因,包括慢性炎症、药物作用、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如果频繁出现消化道出血、慢性失血性贫血等,要警惕恶性癌变的情况,及时接受治疗。一般来说,如果息肉直径小于0.5厘米,可以先接受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如果息肉数量过多,或直径超过0.5厘米,最好接受手术,以内镜手术为主,术后不得吃坚硬难消化的食物。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