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群体,与高热、癫痫、低钙血症、代谢紊乱等有一定的关系。在抽搐发作之前,患者会出现精神紧张、呼吸急促、体温骤升、脸色巨变等症状,然后突然丧失意识,发生局部或者全身抽搐。那么抽搐时应该怎么急救呢?
1、对因治疗。导致抽搐的原因比较多样,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造成的,需进行抗生素治疗,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要选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果是代谢紊乱造成的,比如低血钙、低血糖等,要及时进行补液治疗。如果是毒物中毒造成的,要立刻进行催吐、导泻和洗胃,减少身体对毒物的吸收。
2、对症治疗。去除危险因素后,还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止惊治疗、退热治疗及防治脑水肿,止惊药物主要是地西泮,该药物能够进入脑组织,注射几分钟即可见效,但维持时间比较短,必要时需重复使用。如果是高热引起的抽搐,要立刻进行降温治疗,包括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可使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降温,并进行温水浴或者用冰袋冷敷。如果抽搐持续发生,容易并发脑水肿,应使用甘露醇进行防治。
以上是抽搐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抽搐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以热性抽搐最常见,多见于小儿群体,只要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在抽搐发作期间,不能给患者喂水和食物,避免发生窒息,造成吸入性肺炎,等抽搐缓解后,可补充富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藕粉、面条等。在治疗期间,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