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怎么回事

1个回答

写回答

再别知康

2023年07月18日

+ 关注

在生活中有很多患者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知识不太了解,就算发生症状也容易被忽视,最终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病情加重。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这种疾病,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儿童都会发生,如果老年人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致命性的出血,增加死亡率。那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回事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它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当患者免疫系统发生紊乱时,这样就会导致自身血小板发生抗体,使血小板在外周血液中过度的破坏,数量明显下降,从而就会引起一系列症状。

众所周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期的患者在发病前三周会出现病毒感染史,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发热、皮肤粘膜紫癜、恶心、呕吐,颅内出血等症状。对于慢性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状比较隐蔽,病程时间长,患者在发病期间,鼻腔、牙龈以及内脏内会发生出血的情况,出血的程度和血小板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疾病,发生出血症状时,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控制,随时会引起死亡,所以在平时要多了解这方面知识,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病情来进行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案是糖皮质激素。

虽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死亡率非常高,但是患者发现及时、积极控制,预后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另外患者需要注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会有反复发作的现象,所以患者在治愈之后要做好预防措施,首先要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多吃高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

举报有用(13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