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打丁巴

2个回答

写回答

打丁巴是锡伯族婚俗中最具有特色的娱乐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是源自于古代的抢亲遗俗。这种娱乐节目的输赢在于双方的聪明与机智了,不过,举行这游戏的目的在于狂欢,输赢已经不是看得那么重要了!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锡伯族文化吧!

锡伯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是打丁巴。打丁巴是婚娶中的一项礼仪性娱乐活动,具有“抢亲”和抬高女方家门第的意义,可能渊于古代的“抢亲”制和母氏社会的遗俗。女家筵宴后,要将直系亲属的长者留下,坐镇“打丁巴”这项活动,按辈份排坐炕头上,由女家最长者或是推举一人主持仪式。同时,女方还要组织一帮青年男女压阵。

男家娶亲的队伍中,专门选6名能唱会道或能操奏乐器的年青年组成打丁巴。他们在奥父、奥母的带领下列于堂前,由奥父向坐炕头上的女方长辈们一一介绍。

女家的长者明知而故意发问:“你们兴师动众,有什么贵干?”

奥父行跪礼说:“尊敬的长辈们,女家的大宴已经结束,我们特来娶贤淑的新娘,并向众老敬杯辞行酒。”

这时,奥父执酒瓶,奥母托酒杯,由新郎依辈份身长辈敬酒。

“甜啊!”众长辈说,“太阳落了星星出来,月亮落了太阳出来,可我们的姑娘不能在没有星星,没有月亮,没有太阳的时刻行走呀?”

“尊敬的老人们,我们已商定好了时间,请各们长辈许诺”。于是,奥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启轿“时辰书”当众宣读,并递交给长者,长者们假意过目后,递给其他人,两传三传,时辰书被藏匿起来,故意说好多人都没有看到,再让奥父宣读时辰书。这时,奥父、奥母就得表演节目。

实际上,“打丁巴”活动一开始就具有故意发难的娱乐性质,打丁巴的每个人都自报姓名,自演节目,或是独唱,或是舞蹈,或是曲艺,或是即兴演唱。在这场活动中,长者们是逗趣者又是评判者,奥父、奥母不仅是技艺表演的组织者,也是即兴凑趣、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的指挥者。女家压阵的年轻人“起哄”、“找岔”,常常让打丁巴反复表演,逼得无法就学狗学鸡叫,或是做个怪相。气氛热烈,充满情趣。

打丁巴还有“护驾”的作用。旧时迎亲时多骑马,新娘坐喜逢车,打丁巴的年青人总是围护着喜逢车。习惯上喜车不给任何车辆让路,偶有喜车相遇,双方打丁巴的小伙子常各恃其强,强行争道,通常也是经协商,各让一轨而行。娶亲到家后,打丁巴的小伙子把陪嫁的物品搬进新房,便算完成了使命。

女家送亲的队伍从男家返回时还有“偷”碗碟、筷子的习俗。送亲队伍坐上返回的车骑后,才将所“偷”之物示给新郎,并迅速策马往前赶。新郎家的人们也早有准备,抢先拦车挡驾,并派人“搜缴”,或是提上酒依次敬酒,或由新郎跪礼歌、跳舞,送亲人才肯交还什物。但最后还得留下一对碗和一双筷子。第二天新郎要专程止一瓶酒去看望岳父母,岳父母才把碗筷还给女婿。

合欢酒的抢肉习俗也颇有意思。合欢酒仪式,由奥母主持,奥母把两杯酒左右相互交换几次后,同时递给新郎和新娘,等新郎新娘喝完酒,围在桌边代表男女双方的力量便同时抢夺摆在桌上的边骨肉,哪一方抢上骨头,表示日后哪一方就是强者。

您可能还喜欢:

浅谈瑶族达努节文化

白族建筑文化,白族照壁文化

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瑶族干巴节文化

指尖上的满族剪纸文化艺术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打丁巴是锡伯族婚俗中非常独特的一种仪式,通常发生在结婚当天。这是一种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目的是通过特定的仪式来祈福和祝福新人的婚姻生活美满幸福。

在打丁巴仪式上,首先会准备一些特制的物品,如红色的绸布、彩带和一些装饰品等。然后,新郎的新娘的双方家长会坐在一张方桌的两侧,桌上放置着两张小纸片,纸片上写有祝福语和愿望。接下来,新郎新娘各持一根木棍或彩带,轮流轻轻敲击纸片,这个过程就被称为“打丁巴”。每敲击一次,代表传递一份祝福。

这个仪式体现了锡伯族人对于婚姻的重视和美好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双方家长对于新人的期望和关爱。尽管打丁巴的具体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精神无疑是共通的。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