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如何区分同化说、动机说和提取失败说

2个回答

写回答

同化说的代表人物是奥苏贝尔,他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我们学习完高级概念之后,低级概念产生遗忘。因此,奥苏贝尔认为这种遗忘会减轻我们的记忆负担,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动机说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包括情绪压抑和动机压抑两种情况。情绪压抑也就是日常生活中,在着急或者紧张的状态下,就有可能产生遗忘。例如:越是着急出门越是找不到钥匙。动机压抑是指因为有些时候我们不想将一些人或事记住,而是将这种记忆内容压抑到了潜意识当中。例如:母亲失去自己的孩子,却忘记了孩子去世的事情,这就是动机遗忘,是一种自我保护。

提取失败说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由于缺少线索,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记忆就会恢复。比如:当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很熟悉的内容却想不起来,坐下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就是提取失败说,又叫舌尖现象。

这部分知识点以单选题为主,有三种考法:理论与代表人物相匹配;理论与主要观点相匹配;以案例反选题形式考查。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yk0804

9小时前

+ 关注

教资考试中区分同化说、动机说和提取失败说主要通过理解它们各自的定义和应用场景。

同化说,由奥苏伯尔提出,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新材料时,用错误的同化方式把新旧材料联系在一起,使新旧材料产生相互干扰,概念冲突,导致旧材料的遗忘。

动机说则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遗忘是因为心理冲突导致的,人们会主动遗忘一些痛苦、焦虑的情感记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提取失败说,由廷布林克和布林克提出,认为遗忘并不是由于信息的消逝,而是由于在提取信息时出现了某种失败,可能是由于线索不匹配或者其他干扰因素。

在实际考试中,可以通过这些理论的背景、支持者、核心观点以及它们解释的具体遗忘现象来区分。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