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继承人原则上是应当少分或者不分遗产的,但前提条件是当事人有赡养能力,如果当事人也缺乏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而且生活特别困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对这类继承人,分割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当然继承人之间已经达成了分配意愿的,应先按照意愿进行分配。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遗产分配的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关于不尽孝者是否要少分或不分遗产的问题,我国继承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尽孝者必须少分或不分遗产。遗产分配主要依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指出,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由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同时,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但这一规定更多是指导性意见,并非绝对规则。
实践中,遗产分配可以由继承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如果认为某些继承人不尽孝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请求法院在分配遗产时作出相应调整。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