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蛋白尿定量检查影响因素有哪些

1个回答

写回答

1972096383@qq.com

2024年03月12日

+ 关注

临床上,患者要留取24小时尿液,要检测尿液的蛋白总量,这就是24小时的蛋白尿量。患者非常关注自己的尿液蛋白量情况,若通过临床检测后显示误差太大,这样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恐慌。因为24小时的蛋白尿量是由很多因素影响的,所以检测的结果不准确,那么影响24小时的蛋白尿量因素有哪些?具体情况如下。

1、准确的留取尿液:首先要把24小时蛋白尿液收集起来。临床上的收集时间是从第一天早上7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的尿液。具体收集时间是这样的,第一天早晨7点时排的尿液要收集,7点之前的尿液不要。7点以后排的尿液到第二天早晨7点排的尿液,要收集起来放在容器中保持干净,然后把24小时的收集的蛋白尿液记下总量。

2、身体发热:若患者身体感觉发热,从体内输出的热量增多,提高了新陈代谢能力,会引起蛋白尿量的排泄情况,从而减少蛋白尿的数量。

3、蛋白质:患者身体内蛋白质含量高,会引起蛋白质的排泄量大,造成检测结果的不稳定。

4、血压高:由于人体的血压高造成肾小球的压力增大,加强了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从而导致蛋白尿量增加。

5、饮食方面: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营养达到平衡,不要吃含蛋白质过高的食物,比如大豆、鱼肉等,这样才能使蛋白尿含量保持稳定性。

综合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蛋白尿量之所以不稳定,关键是由于蛋白尿量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由于人体的营养不均衡,使得人体的蛋白尿的排泄量增加或减少,所以要多次检查蛋白尿量取总数的平均值,这样检测的结果会更准确。

举报有用(13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