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里忠臣冒死向皇帝进言的事例

2个回答

写回答

魏征:贞观六年,唐太宗坐稳了皇位,他的开明政策已初见成效。这时许多大臣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徵坚决反对。唐太宗不解,便问道:“你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吗?”魏徵答道:“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户口并未恢复到隋末大乱之前的水平,国库还很空虚;如果千骑万乘浩浩荡荡千里东巡,耗费会有多大呀,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哇。再说封禅这件大事必然引来各国使者,远夷君长也会扈从,现在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让他们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对我大唐怎么会不产生轻视之心?这种只图虚名而深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历史上忠臣冒死向皇帝进言的事例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之一是魏征劝谏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初期,魏征多次直言进谏,尤其是在太宗即将犯下重大错误时,他毫不畏惧地提出反对意见。例如,有一次唐太宗准备攻打高丽,魏征认为这样做会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坚决劝阻。唐太宗虽然开始不悦,但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另一个例子是诸葛亮劝阻刘禅伐魏。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多次劝说刘禅不要贸然出兵北伐曹魏,认为国力不足,难以取胜,但刘禅未听从,最终导致蜀汉国力大损。

还有宋代的范仲淹,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大胆指出当时朝廷存在的问题,如官僚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等,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这些都体现了忠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强权、勇于进言的精神。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