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缓刑是有条件的对原判刑期不执行,因此,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二)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一般来说取保候审的很大可能会判缓刑,但是具体还需要根据案件进行分析。取保候审和缓刑是两种不同的刑事强制措施和刑罚执行方式。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以及不妨碍证人作证,不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对其不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的一种制度。而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不立即执行原判刑罚,而是给其一个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果在考验期内,犯罪分子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果违反了相关规定,则在原判刑罚的基础上可能加重处罚。因此,取保候审后并不必然缓刑,这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性。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