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传世古琴鉴赏:飞泉.神农式

2个回答

写回答

xiang7567

16小时前

+ 关注

《飞泉.神农式》

此琴全长 121 cm,弦长 112 cm,琴肩最宽处 19 cm,尺寸适中。螺徽、玉足;岳山和焦尾等用紫檀制。底板开长形而圆角之龙池、凤沼,面板为梧桐。将琴平方桌面视之,则不但琴面圆拱、底板亦稍外拱,符合古人鉴赏古琴之术语『唐圆宋扁』。琴腹内刻有『大唐开元三年 雷氏制』,琴背刻有『飞泉』两绿色的草书大字。还有很多其它刻字。

此琴数十年来为『琴潜壶隐楼』主人汪建侯收藏,汪氏得此琴时其首尾均已残破,汪氏将之修复。据汪氏手稿《琴潜壶隐楼藏琴录》,称之为『神农式』。然以修复后之琴式视之,亦颇近宋时田芝翁《太古遗音》所刊之『号钟式』。此琴曾于一九八六年于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展出两月。 及后唐健垣先生得此琴,但后来被盗,现在下落不明。

唐/飞泉.神农式   汪建侯旧藏

此琴形制圆混,古拙中见文秀气,木质朽旧,以指甲括之触手脱木,可云木性去尽火气,故音韵沉静,如古庙中老僧颂经,其散音苍雄,按音入木而松透,走音灵阔,泛音清越,可云『三准(高中低音)平匀』,虽未敢云『九德俱全』(九德: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而苍松透润各德已备,乃传世唐琴之上品矣。

---唐健垣

源自:《广散散对话》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373025

16小时前

+ 关注

唐代传世古琴“飞泉”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古代乐器,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飞泉琴采用神农式,这种琴形最早见于东汉,神农式琴体呈扁圆形,琴首、琴尾的形状也较为圆润,琴面的弧度较大,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飞泉琴的面板通常选用梧桐木,底板则选用梓木或其他适宜的松木,这样的选材有助于音质的提升。琴身上的装饰也是唐代古琴的一大特色,飞泉琴上可能会有精美的雕刻和镶嵌,但这些装饰并不会过多地影响琴身的自然音色。

在鉴赏飞泉琴时,除了关注其外观和制作工艺外,还应该重视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古琴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飞泉琴作为这一时期的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内涵。

唐代古琴的琴弦一般为丝弦,而现代则多使用钢丝弦或尼龙弦。丝弦的声音更为细腻柔美,能够更好地体现古琴的韵味。如果有机会,可以听听飞泉琴演奏的曲目,感受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味,这也是鉴赏古琴的重要一环。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