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物候特征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清明三候含义解释

2个回答

写回答

fanako

02月13日

+ 关注

清明物候特征是什么

我国古人将清明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时至清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江南地区雨日大多数在16天左右,雨量在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雨量还要更多,充沛的降水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此时华南的气温已经达到15℃以上,雨量也继续增多。但这时的北方容易干旱少雨,华北、西北易发生春旱。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古代清明诗中,常常写到桐花。如白居易《桐花》诗说“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白居易《寒食江畔》诗说:“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这意思是说,看到紫桐花,就意识到是清明时候了。清明节气开始之第二候代表的花信风,就是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麦花。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二十四节气清明三候含义解释:

一候:桐始华

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

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清明,行走在大自然中,看各种各样的花慢慢地凋谢,一地芳华,瞬间美好即成泥,不觉使人感伤。然而,在另一坡道上,忽见一农家小院里有棵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稀白的云天下,兀自开了满树的紫白的小铃铛一样的花,香满原野,给人惊喜,使人震撼!这就是花开的力量,也是生命的动人之处,难怪,古人对此花情有独钟。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清明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清明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气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情况,其物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物候更新。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的三候具体含义如下:

一候桐始华,指的是这个节气里桐树开始开花。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长寿,它的花期对于人们观察节气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二候田鼠化为鴽,这句的意思是说随着天气变暖,原本在地下活动的田鼠开始躲藏起来,而应时而出的是鴽鸟。鴽鸟是春耕的重要助手,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三候草木皆华,表示此时节气候温和,各种草木相继开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复苏,也预示着农民可以开始播种,进行春耕。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