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了两种离婚方式,一是登记离婚,二是诉讼离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每对夫妻或多或少都有共同财产。离婚后,夫妻身份关系消失,夫妻共同财产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必须进行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在离婚时分割,但离婚时未分割或虽进行了分割而后反悔或发生可以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时,即产生离婚后财产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登记离婚后财产纠纷,一是诉讼离婚后财产纠纷。
离婚后财产分割的案由通常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这些法律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当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具体来说,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以及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在分割财产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男女平等原则;二是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的原则;三是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四是平等协商、自愿分割的原则;五是根据财产的实际情况合理分割的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方的婚前财产,原则上应当归该方所有,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劳动、经营的收益除外。
此外,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