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起征点-专项扣除(五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计提企业所得税时,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计提个人所得税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所得税的计算通常基于应纳税所得额,这是企业在一年内所有的营业收入、减去相关的成本费用、税收扣除后的净额。在中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是25%,但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享受20%的优惠税率,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享受15%的优惠税率。
会计处理上,企业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通常是每年),根据会计准则确认应纳税所得额,并计算相应的所得税费用。这包括计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当期所得税是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递延所得税则是由于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存在,使得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了差异,需要在未来进行调整的所得税。
企业在年度终了时,应将全年累计的所得税费用转入“所得税费用”账户,同时根据应缴税款与实际已缴纳的税款之间的差额,调整“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如果计算出的所得税费用大于实际已缴纳的税款,差额部分应在年末增加“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反之,则应在年末减少“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
此外,企业还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些项目的计算需要依据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评估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转回的可能性和时间,以确定其账面价值。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