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古典和现代的结合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背后的故事

2个回答

写回答

zvcwen

03月16日

+ 关注

作为卢浮宫修缮更新工程的主要部分,玻璃金字塔在方案提出之时就遭到反对。不过,在建成后,这座建筑却以其设计和外观一扫非议,得到广泛称赞,成为法国的标志性建筑。

法国的卢浮宫在世界博物馆史上享有盛誉,至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这座曾是法国王室宫殿的建筑群,保存了欧洲历史上不计其数的珍宝,成为欧洲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的珍贵见证,也向后人展现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轨迹。

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卢浮宫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当政府提出要对卢浮宫进行修缮更新的时候,迅速引起了法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在经过挑选和确认后,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一位华裔建筑师身上。

为了出色地完成任务,这位建筑师住在卢浮宫周围,进行了长期的考虑和构思,最终他提出了建玻璃金字塔的构想。没想到,这引发了众多的反对意见。人们认为这个方案不伦不类,破坏了卢浮宫原有的美感。

但是在他的坚持下,计划还是动工了。随着建筑的逐渐成型,人们开始意识到,这座玻璃金字塔也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等到这座以玻璃和钢架为主要材料、运用了大量科技成果的建筑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反对声几乎没有了,甚至出现了很多称赞。这座建筑也成为它的设计者——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占地约一千多平方公里的玻璃金字塔,是东方和西方、古典和现代的成功结合。它不仅凭借构思和建筑获得人们的称赞,而且为来卢浮宫参观的游人提供了很多便利,完善了卢浮宫的功能。通过这座金字塔,人们可以快速地去往目标展馆,也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息,享受周到快捷的服务 。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Hyylc

03月16日

+ 关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主入口,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于1984年设计,1989年正式落成。这一建筑以其大胆的现代主义风格与卢浮宫古典建筑群的结合,引发了全球建筑界的关注与争议,同时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典范。

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卢浮宫始建于12世纪末,最初作为要塞,后经多次扩建成为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建筑群。贝聿铭的设计以一座高21.6米的玻璃金字塔为核心,周围辅以三个小型金字塔和三角形水池。金字塔的几何形态呼应了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而全玻璃与钢架结构则展现了现代工业技术的轻盈与透明,与卢浮宫的石灰岩立面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比并非对立,而是通过材质与形式的反差,赋予历史建筑新的生命力。

东方哲学的影响:贝聿铭的华人背景为设计注入了东方思维。金字塔的简洁线条与对称布局暗含中国传统建筑的秩序感,而地下空间的设计则借鉴了“虚实相生”的哲学理念。主金字塔下方是庞大的地下接待大厅,通过自然光线穿透玻璃引入地下,形成“光井”效果,既解决了采光问题,又隐喻了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时空隧道。

争议与突破:项目公布初期,法国社会舆论激烈反对,认为现代结构破坏了卢浮宫的历史风貌。贝聿铭通过1:1模型展示说服公众,强调玻璃的透明性不会遮挡古典建筑,反而以“消失的实体”姿态成为新旧对话的媒介。最终,金字塔以极低的视觉存在感实现了功能性革新,重新定义了博物馆的参观流线,年接待游客能力从300万提升至1000万。

文化交融的象征:金字塔的三角形元素在东西方文化中均有深意——西方视其为理性与稳定的象征,东方则关联“三生万物”的宇宙观。贝聿铭通过抽象几何语言,将不同文明的符号转化为普世审美,使金字塔既成为卢浮宫的标志,也体现了全球化时代文化融合的可能性。2019年,玻璃金字塔被法国政府列为历史遗产,标志着其从争议到经典的身份转变。

举报有用(6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