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如何达到查证属实

2个回答

写回答

Heiwayao

23小时前

+ 关注

1、这个条件是指公、检、法机关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查证属实,才能达到证据“确实”的标准。具体讲有四个方面:

(1)说明证据问题也是程序问题,非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2)必须坚持以庭审为中心,凸显法庭审理的功能作用,因为只有法庭审判,才能做到控辩平等参与、对社会公开、显现法庭审理的权威;

(3)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要以经过法庭调查、辩论程序所确认为标准,那些反反复复、庭审中翻证翻供或确认为非法证据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4)侦查机关对证据的收集、固定要从破案功能走向庭审定案功能,要经得起庭审的考验。对公诉机关而言,提起公诉要达到“诉得出,定得了”的标准,所有公诉证据,都要经过法庭程序的检验,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办案人员在每一证据均查证属实的基础上,经过对证据的综合审查,运用法律知识和逻辑经验进行推理、判断,对认定的案件事实达到排除合理性的程度。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Qiongkaixin

23小时前

+ 关注

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要达到查证属实,首先需要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即证据的内容应该符合实际情况,没有被篡改或误导。

其次,证据的来源应当合法,收集证据的过程必须遵守法律程序,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再次,证据需要经过审查和质证。在司法程序中,法官、律师会对证据进行审查,分析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

最后,证据应当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各个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共同证明案件事实。

举报有用(0分享收藏

Copyright © 2025 IZh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知答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042255号